比利时前驻华大使:云南是世界自然与人文多样性的“灯塔”

发布时间:2024-12-05 19:46:44 来源: sp20241205

  云南,这颗镶嵌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自2013年起便成为了我心中的第二故乡。2010 年,我作为比利时驻华大使首次踏足这片土地,自那时起,我就被云南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多样性所深深吸引,从而决定退休后在此安度晚年。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理解和热爱。对我而言,云南展现了中国乃至全球多样性的精髓。

  常有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以为中国各地都是一样的,这就大错特错了。以云南省为例,这片39.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多元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璀璨灯塔。与55.17万平方公里的法国相比,云南虽然面积稍小,但在多样性的展现上,两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云南旅游,你可以体验到截然不同的地貌和气候。在南部地区,大象自由漫步,澜沧江蜿蜒流淌;往北走,你会发现自己身处青藏高原。云南的地形在郁郁葱葱的山谷和高耸入云的山脉之间变幻莫测,因此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与自然多样性相映成趣的是云南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是25个民族的家园,其中大多数民族保持着自己的语言。云南方言与普通话大相径庭,北京游客几乎听不懂,但这种独特的语言特点恰恰体现了云南各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占云南省人口的33.12%,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其中,彝族占云南省人口的11%,是得到国家保护的最大少数民族之一。多种文化、语言和传统在云南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交织成趣。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我是一个讲法语的比利时人,对法国及其丰富多彩的文化非常熟悉。云南与法国之间的相似之处,不仅体现在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上,更在于人口的共通性。云南省人口约为4700万,法国人口约为6850万,两地平均人口密度都相对较低,每平方公里约120人;此外,两地都保留着广阔的未开发土地。这些相似之处让我对云南感到格外亲近。云南有时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出生地非洲——不过这个话题我们未来再讨论。

  法国和云南还有一段特殊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统治。这一时期,法国人修建了河内至昆明的铁路,预示着昆明成为东南亚通往中国的重要门户。

  云南之所以能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绚烂多彩的旅游资源。云南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产,还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美丽的生态景观,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云南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渴望深入探索中国多元文化的旅行者。但云南的重要性远不止于其旅游业的繁荣,在生态保护领域,云南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云南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地位。会议期间,中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方面的领导力,尤其是云南在这一领域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然而,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在云南推广再生农业,努力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与中国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之际,云南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优势,正逐渐崛起为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和领导者。云南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块“试验田”,展示了了多元化、国际化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亲眼见证了创新合作的巨大潜力。云南省的发展历程正是多样性力量的生动体现,这种多样性体现在云南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中,是引领云南走向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原则。

  展望未来,让我们携手将云南打造成一个知识和实践灵感的源泉,共同防范物种走向灭绝的风险。云南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喧嚣的大城市,来到这里寻求一种更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这些年轻人成为了践行绿色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力量。

  让我们利用各自的多元背景、独特视角和专业技能,共同迎接未来环境领域的种种挑战。在合作与创新的理念指引下,我们有能力共同打造一个生态保护与人类繁荣并行不悖的世界。云南的故事仍在继续,它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可持续、多元化和包容性未来,打造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Putting diversity to work"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唐文若

  编辑:张钊

  实习生秦可、秦迦勒、暴娜娜亦有贡献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