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3:49:09 来源: sp20241206
中新网 武汉4月24日电 (王俊芳 马芙蓉)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早期鸟臀类恐龙——上园热河龙的牙齿形态和替换模式,并对早期鸟臀类恐龙换牙方式进行统计和演化分析,揭示了鸟臀类恐龙在1亿多年演化过程中的牙齿替换规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生物学期刊《BMC生态学与演化》。
这项研究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对了解鸟臀类恐龙演化过程中复杂齿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牙齿会以一定模式不停替换,因此换牙成为常态。”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凤禄介绍,为摸清换牙规律,团队对上园热河龙幼年个体到亚成年个体共6个标本进行扫描及牙齿3D模型重建,观察牙齿整体及发育情况。
上园热河龙骨架(A),幼年个体牙齿透视图(B)和齿系重建图(D),亚成年牙齿透视图(C)和齿系重建图(E)(胡金锋供图)恐龙牙齿分为正在使用中的功能齿及新长出但还未行使咀嚼功能的替换齿。研究人员发现,上园热河龙幼年个体颌部共存在63颗功能齿和44颗替换齿,而亚成年个体存在81颗功能齿和74颗替换齿,并且在亚成年个体中出现第二代替换齿。
“上园热河龙较多的替换齿反映了较快的牙齿替换速率。”韩凤禄团队深入研究发现,热河龙幼年个体前颌齿替换速率约为25天,而亚成年个体则为33天(前颌齿)和46天(上颌齿),该速度在植食性恐龙中属于比较快的。
更进一步,研究团队将牙齿替换模式与鸟臀类恐龙取食方式建立系统关联,发现在鸟臀类几个主要分支中,它们的牙齿替换模式存在差异,各有独特进食植物方式。
比如,甲龙、剑龙和异齿龙科替换齿较少且只有一代替换齿。研究人员猜测,甲龙和剑龙可能通过具有强大功能的胃或胃石来适应高纤维化饮食,而异齿龙科进化出更特殊的牙齿,如具有更长的齿冠。鸟脚类和角龙类则通过增加整体替换齿的数量以及每个齿槽中牙齿的数量来应对高纤维含量植物饮食。(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