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12-06 06:06:46 来源: sp20241206

  从专利到产品需要多长时间?对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杨延莲来说,10年前,这个答案是3年。如今,得益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杨延莲和团队获得了成果的10年长期使用权,这不仅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还因不涉及成果定价问题,大大缩短了转化流程,只用1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产品化开发。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通堵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向科研人员赋权,通过增强获得感来调动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走下“书架”、走上“货架”,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愿转”先要“能转”。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原来属于单位,赋权给个人后,单位的权益如何保障?科研人员想要从科技成果库里取出专利进行转化,具体如何操作?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在上海交通大学,一名教授与学校签订了专利转让协议。学校不仅允许其在项目成功实现产业化后再支付应付款项,还在产业化过程中与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后者每年将200万元的研发经费“反哺”给学校。实践证明,对科技成果转化树立长远眼光、给予充分耐心,帮助度过初创阶段,假以时日,往往会收获累累硕果。

  “能转”还要“敢转”。有权必有责。科技成果转化意味着要到市场中经受检验,风险不容忽视。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这是不小的压力。放下包袱才能放手去干。目前,上海、安徽、陕西等地都已出台方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情况不予追究相关人员管理失误责任。以制度添保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才能破解“不敢转”难题,激励科研人员大胆试、大胆闯,蹚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路径。

  “敢转”还得“会转”。对许多科研人员来说,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全新领域,不可避免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比如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各方责权不清晰等。破解“不会转”难题,提高转化效率,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浙江工业大学为所有重大科研项目配备了既懂专业技术与管理又清楚市场和法律的专利技术经纪人,帮助科研人员排忧解难,让科技成果转化更便捷。坚持敢闯敢试与服务引导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才能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少走弯路、顺利开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要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过程,难度不可谓不高。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赋权好比发令枪,能够激发源头动力,但要将转化路径走通走实,还须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这一目标,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持续让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不竭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04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