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去哪儿》这一年:见证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发布时间:2024-12-06 01:14:43 来源: sp20241206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奋斗创造奇迹,团结凝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加速描绘;

2023年,人民网《记者去哪儿》栏目通过近30期报道,记录着民生改善,见证了经济韧性与活力。

2023年,记者在走访调研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烟火气回归 消费市场有亮点

2023年新春,我国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快速释放,消费相关行业明显复苏,我国市场的强大韧性和巨大空间得以展现。

“春节档的开门红,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观影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的增长将是必然趋势。”万达电影副总经理兼综合管理中心总经理李劲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上半年,经营状况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暑期的长沙市,不少游客前往火宫殿品尝传统小吃,火宫殿运营部副部长龙维表示,如今,消费者对于产品文化和消费场景的需求明显提升,美食不光要好吃,还要给人带来文化的享受。

快递送到牧场羊群边、乡村土特产乘着冷链车去往全国的菜市场……农村流通贯通城乡、连接生产和消费,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我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消费市场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在促消费、保民生、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美食街区重现烟火气、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城市重点商圈加快建设;“持续向好”“业绩回升”“有信心”成为不少商家在接受《记者去哪儿》栏目采访时的关键词。

今年以来,各方面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为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增长有韧劲

2023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随着我国加快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政策引领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国各地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30.8%。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告诉《记者去哪儿》栏目,随着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过程中,产品和技术出海是关键所在。

当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步伐加快。数据显示,我国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遴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个。

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

在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常行科技有限公司,正得益于科技金融的支持加快发展。“2019年遇到CPU限购问题,资金压力很大。后来了解到有专门为小微企业推出信用贷款服务,我们通过这个方式贷到了企业的第一笔贷款。”公司创始人郭义说。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23年,《记者去哪儿》栏目多次关注“人工智能”“算力”等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效。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个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随着多模态融合和运动AI的发展,人形机器人会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取得实质性突破。”优必选科技副总裁、人形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付春江博士说。

在湖南,凤凰磁浮快线连接了凤凰高铁站与凤凰古城景区,依靠着列车控制无人化、运营维护智能化、多交通制式运输协同化的智能一体化系统,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交通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杭州,为加快推进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滨安码”正成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

便民生活上新 民生福祉有增长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旨归。

在2023年的采访中,《记者去哪儿》栏目观察到,我国在全力稳增长的同时,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扎实推出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一件件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不断增强。

医院停车难、周边道路拥堵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之一。6月,《记者去哪儿》栏目就部分群众反映的“就医交通不便”问题,探访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内一家三甲医院。记者发现,在前往医院的道路周边,都设置了较为明显的“停车场”“网约车停靠”等相关指示牌。

今年以来,为了让百姓就医“最后一公里”更畅通,多地通过建立立体停车场、开启在线预约停车、市政规划利用空间资源增设停车位等多项措施缓解相关问题。

2023年,各地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让老百姓日常生活愈发高效便捷。

自2021年开始,商务部联合多部委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居民从家出发15分钟范围内,不仅有菜市场、便利店等满足基本生活的场所,还有教育、医疗等相关配套。2023年,这种“近在咫尺”的便捷生活,在不少社区已经成为现实。

“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一日三餐是生活琐事,更是民生大事。今年7月,《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

9月,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长安商场里的“社区食堂”,面对记者采访,“方便”“实惠”“口味好”成为老人们口中的关键词。“来这儿吃饭,荤素搭配得挺好,价格也不贵,我们老两口吃一顿再打包点熟食、面点回家,这晚餐也解决了。”一位用餐的老人对《记者去哪儿》栏目表示。

这一年,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基础设施更加便民;这一年,展会上的新技术、新趋势频出,产业里新动能、新活力迸发。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迈出坚实步伐。

(责编:郝帅、吕骞)